出國不能帶什麼?2025年最容易違規的15樣物品總整理!

正在收行李準備出國,卻不確定哪些東西能帶上飛機、哪些會被卡在海關?這篇幫你一次搞懂「出國不能帶什麼」,從泡麵、藥品、打火機、電子菸、行動電源,到暖暖包、仿冒品、現金限制,幫你理清托運和手提的分界,還有各國常見違規品清單與安檢經驗談,2025最新規範一次整理給你!

機場行李輸送帶

圖片來源:Canva

出國不能帶什麼?快速總覽

項目

手提

托運

建議攜帶方式與注意事項

液體超過100ml

 ✅(條件式)

每瓶限100ml,總量不超過1公升,
必須裝進 20x20cm 的透明夾鏈袋。

剪刀、刮鬍刀、刀具

 ✅(條件式)

有刀刃的物品禁止放隨身包,
刮鬍刀為安全型電動款通常可隨身。

行動電源超過100Wh

 ✅(條件式)

行動電源必須標示容量並放在隨身行李中,100Wh以下可自由攜帶,
100-160Wh需航空公司批准且限制數量,超過160Wh禁止上機,另韓國2025年起規定更嚴格。

打火機/火柴

✅(限量)

每人限帶一個打火機,且需隨身攜帶,禁託運,
瓦斯型火機被禁止,但某些國家允許攜帶安全火柴

電子菸/加熱菸

✅(條件式)

泰國、印度、新加坡等國禁止攜帶與使用,違者可罰款甚至刑責,出發前請查清楚目的地法規。

農產品、植物、肉類製品

紐澳、日本等國對入境農產品嚴格控管,泡麵肉塊、滷味、乾貨可能會遭銷毀或罰款。

仿冒品、未授權CD等

歐美嚴打侵權商品,像是仿冒包包、影碟、卡通玩具等,可能被扣留甚至起訴。

現金超過美金一萬

 ✅(需申報)

 ✅(需申報)

入境多數國家若攜帶超過等值1萬美元現金,需主動申報,
日幣、歐元也都適用,若未申報可能導致現金被沒收並面臨罰款或其他法律責任。

泡麵/味道重的食物

 ✅(條件式)

 ✅(條件式)

含肉泡麵在某些國家被視為違規品,尤其是紐澳、日韓,味道濃重也可能引發抽查。

藥品未附醫師處方

 ✅(附證明)

 ✅(附證明)

感冒藥、鎮痛劑等在杜拜、印尼可能被視為管制品,務必附上英文處方與原包裝。

暖暖包/發熱貼片

金屬成分容易觸動安檢儀器,建議放入托運行李避免安檢麻煩。

美容儀器/吹風機內含鋰電池

 ✅(條件式)

含鋰電池的美容儀器/吹風機不可托運,如無法確認設備中鋰電池的容量,建議別帶。

彩色隱形眼鏡

雖無明文禁止,但某些國家海關可能視為遮蔽五官,
特別是使用虹膜辨識系統的國家(如新加坡、杜拜等)、影響核對身分,建議使用透明鏡片。

高壓噴霧類產品

髮膠、除臭噴霧等具易燃性,禁止上機,部分品牌未標示成分也可能被退運。

自煮湯品或液態餐食

含湯、膏狀、流質的熟食(如滷味、燉湯)禁止攜帶上機。

準備出國
圖片來源:Canva

出國前你還需要知道的事

你不只要知道「不能帶什麼」,這些文章也能幫你搞定出國前的最後準備:

📦 出國行李清單2025|怎麼打包不手忙腳亂?分類邏輯+紅眼節奏+Dcard經驗談!

🕐 紅眼班機怎麼搭最輕鬆?2025最新深夜送機接機攻略+熱門航線推薦!

🛂 護照申請2025全攻略|首次辦理、換發、費用、照片規定一次搞懂!

📸 護照照片規定2025全攻略|尺寸、穿著、錯誤範例+嬰兒拍攝秘訣一次搞懂!

🧳 手提:✅(條件式)|托運:✅

液體是最容易在安檢被沒收的品項之一,根據規定:

  1. 每瓶不得超過100ml,總量不可超過1公升。
  2. 必須裝在20x20cm透明夾鏈袋中,每人限帶1袋。
  3. 液體類包含:香水、卸妝水、牙膏、果醬、布丁等所有膏狀、凝膠狀或液狀物品。
  4. 某些危險液體(如易燃液體、強酸、漂白劑、噴漆、殺蟲劑等)無論隨身或托運皆嚴禁攜帶。

例外情況可免限制:

  1. 嬰兒食品、醫療用液體、處方藥等,但需主動向安檢人員說明與檢查。
  2. 免稅店購買超過100ml的液體可以帶上機,但須裝在密封安檢袋內,且轉機時不得拆封。

📌 小提醒:很多人以為「只剩半瓶」就能帶上機,其實錯了,只要瓶身寫200ml,不管你裝多少都算違規,所以海關看的不是內容物剩多少,是裝液體的「容器大小」。

🧳 手提:✅(條件式)|托運:✅

只要是「有刀鋒、可劃開東西」的工具,都容易被安檢攔下,常見規定如下:

禁止隨身的物品:

  1. 有鋒利刀刃、長度超過6cm 的剪刀、開箱刀、折疊刀等
  2. 多功能瑞士刀、小型水果刀等
  3. 傳統刀片式刮鬍刀(含替換式刀片)

可以手提的例外:

  1. 刀刃不超過6cm的小剪刀(依各國規定略有不同)
  2. 安全型電動刮鬍刀、一次性塑膠刮鬍刀
  3. 無刀刃的修容器具,如:(如修眉梳、電動修毛器)(建議還是托運更保險)

📌 小提醒: 即使是兒童剪刀、旅行修容刀,只要有刀刃,都有可能被判定為違規品。最保險的做法:不確定的就放托運行李,避免因重新安檢耽誤通關時間。

🧳 手提:✅(條件式)|托運:❌

出國最容易「被迫開箱檢查」的就是它!行動電源一律禁止放托運行李,這點是全球航空的共識。且容量一旦超過上限,就會直接禁止上機,不是你想留就能留。

標準規定是什麼?

  1. 行動電源必須放手提行李,不可托運
  2. 額定容量 不得超過100Wh(部分航空允許100-160Wh,但需事先獲得許可)
  3. 需清楚標示容量(若無標示,部分航空會直接不讓你帶)
  4. 數量限制通常為每人2-5顆(視航空公司規定而定)

怎麼看Wh?如果只有mAh怎麼辦?

如果你只看到 mAh(毫安培),可用以下公式換算:

Wh(瓦時)= mAh × V ÷ 1000

例如:10000mAh × 3.7V ÷ 1000 = 37Wh ✅ 合格!
(注意:大多數行動電源的電壓為3.7V,若無標示可用這個值計算)

各航空常見額度參考(以手提計):

👉 台灣虎航:不可超過100Wh,可帶2顆

👉 韓國航空:規定更嚴,不得托運、建議放隨身包正上方以便檢查

👉 新加坡航空:100Wh以下可帶,100~160Wh 須經航空公司同意

2025年韓國最新行動電源上機規定

韓國自 2025 年 3 月 1 日起,針對行動電源100 Wh 以下,最多可帶5個,超過 160 Wh無法上機,除了不能托運,只能隨身攜帶外,還禁止放置在機艙行李置物櫃,只能放在座椅下方的包包內。

📌 小提醒: 行動電源一定要容量清楚標示,別買來路不明的沒標籤電池,若你手上那顆沒寫數字、又找不到說明書,請別冒險帶上飛機,安檢時可能會要求你出示行動電源並檢查其容量標示,建議放在易取出的位置,除了行動電源,所有鋰電池設備(如筆記型電腦、相機電池等)也不可托運,必須隨身攜帶。

🧳 手提:✅(限量)|托運:❌

這一項是最常被忽略的違規物品之一,打火機雖小,但屬於危險品類,大多航空公司只允許隨身攜帶,而且數量有嚴格限制,不能放托運。

打火機攜帶規則:

  1. 每位乘客限帶一個普通打火機(一次性丁烷打火機或Zippo等非充氣式打火機)
  2. 打火機必須隨身攜帶,不可放進托運行李
  3. 藍焰打火機、火槍式打火機、充氣式打火機、電子點火打火機等特殊打火機禁止攜帶

火柴可以帶嗎?

  1. 安全火柴(只能在盒上劃燃)通常允許隨身攜帶一盒
  2. 任何類型的火柴都不能放入托運行李
  3. 自動點火型火柴、爆炸型火柴全面禁止

常見NG誤區:

👉「Zippo 打火機」可以隨身攜帶,但必須確保燃料已排空或只有少量燃料,且打火機必須妥善保管以防意外點燃

👉 攜帶多個打火機 → 超過限制,可能被沒收

👉 把打火機裝進托運行李 → 嚴重違規,可能導致行李被拒絕托運或飛機安全問題

📌 小提醒:出國前仔細檢查隨身包裡是否有打火機,避免安檢時被攔下浪費時間,因為不同國家和航空公司對打火機的規定可能有所不同,建議出發前查詢具體規定,如果不確定自己的打火機是否符合規定,最安全的做法是不要攜帶,很多機場和目的地都有販售打火機,如非必要可考慮到達後再購買。

🧳 手提:✅(條件式)|托運:❌

這類產品是「最容易違反當地法律」卻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出國違規品之一,從航空安全角度,電子菸可以隨身攜帶但絕對不能托運(因含鋰電池),但更重要的是,很多國家對電子菸有嚴格法律限制或完全禁止,出發前一定要先查詢入境國的規定,以免觸法。

常見禁止電子菸/加熱菸的國家(2025 最新):

  1. 泰國:全面禁止攜帶、使用、販售電子菸。違者最高罰款5萬泰銖,甚至可能被拘留。
  2. 印度:禁止電子菸的製造、販售與進口,入境時被發現會被沒收或罰款。
  3. 新加坡:屬於禁止商品,攜帶入境屬於刑事罪,可罰最高新幣 2000 元。
  4. 香港:2022年起禁止進口、販售及吸食電子煙產品,攜帶入境也違法。
  5. 巴西、阿根廷、墨西哥:全面禁止電子菸的銷售和進口。
  6. 中東多國(如阿聯酋、卡達):嚴格限制或禁止電子菸。

需特別注意的國家還包括:

  1. 澳洲:需有醫生處方箋才可合法攜帶含尼古丁電子煙。
  2. 日本、韓國:雖不禁止,但入境數量有限,建議少量攜帶並避免使用於公共場所。
  3. 美國:各州法規不同,部分州對電子菸有嚴格限制,特別是調味電子菸。
  4. 歐盟國家:大多允許電子菸,但對尼古丁含量和容量有限制。

航空安全規定:

👉 電子菸屬於鋰電池裝置,絕對禁止放入托運行李

👉 可以隨身攜帶,但必須關機並妥善保管,防止意外啟動

👉 電子菸液體須遵守液體限制規定(容量不超過100ml)

👉 嚴禁在飛機上使用或充電

📌 小提醒:電子菸雖然在台灣尚未全面禁止,但不等於出國帶著走沒關係!若真的需要抽菸者,請查明入境國最新規範再決定是否攜帶,因為電子菸不只是安檢問題,也是法律問題,帶錯地點,輕則罰錢,重則吃牢飯!即使在允許的國家,也請遵守當地吸菸規定,不要在禁菸區使用。

🧳 手提:❌|托運:❌

這類是「最容易無意違規」卻被海關罰到哭的品項,尤其亞洲旅客常愛從台灣帶泡麵、滷味、乾貨伴手禮,一不小心就中標。

哪些東西最容易被當場沒收?

  1. 泡麵內含的肉塊調理包(牛、豬、雞等)
  2. 肉鬆、滷蛋、豬腳、肉乾
  3. 植物種子、蔬果乾、花茶
  4. 中藥材中含未煮熟動植物成分者
  5. 未經加工的乳製品(如部分奶酪)
  6. 蜂蜜、蜂王漿等蜂產品

以下國家入境最嚴格,禁止所有動植物類食品與種子:

  1. 紐西蘭、澳洲:連乾燥香菇、枸杞、芹菜葉都不行,違者最高罰款超過台幣10萬元!澳洲甚至使用生物偵測犬檢查行李。
  2. 日本:泡麵含肉類即違規,肉製品需附「動植物防疫證明書」才可。特別嚴格管制來自非洲豬瘟疫區的豬肉製品。
  3. 歐盟地區:禁止非加工且未經高溫滅菌處理的動物性食品,尤其是肉類和乳製品。
  4. 美國、加拿大:部分蔬果、種子需申報,若未申報就沒收或罰款。美國對肉類和家禽產品管制特別嚴格。
  5. 中國:禁止未經檢疫的生鮮水果、蔬菜、肉類製品等入境。

通常可以帶的:

  1. 無肉泡麵(純素或蛋奶素)
  2. 完整包裝的餅乾糖果(無含肉成分)
  3. 有標示成分表的乾貨(如:梅乾、堅果類)
  4. 經過高溫處理且密封包裝的罐頭食品(但仍需申報)
  5. 商業包裝的茶葉(非散裝,且不含植物碎片)

千萬別帶的:

👉 肉乾、肉鬆、滷味、麻辣鴨血(即使是真空包裝也會被判定違規)

👉 「看起來像」新鮮植物、果乾、藥材粉末等物品

👉 任何未經加工的生鮮食品

👉 土或含土壤的植物

👉 未經申報的種子或球莖

📌 小提醒:「我帶的是煮熟的」、「是乾貨」、「真空包裝」≠ 可以過關,重點在於是否含動植物成分+是否有檢疫證明,入境前務必誠實申報所有食品,即使可能被沒收也比隱瞞不報被罰款好,不同國家規定不同且經常更新,出發前最好查詢目的地國家最新的入境檢疫規定。

🧳 手提:❌|托運:❌

很多人會從國外買便宜的「仿冒精品」、影視周邊或玩具帶回台灣當紀念,但反過來,若你從台灣出國帶這些東西進其他國家,也可能違法,而且海關查得比你想像中還細!

什麼算仿冒/侵權商品?

🚫 假名牌包、假球鞋(Louis Vuitton、Nike、Gucci、Chanel等)

🚫 未授權卡通玩偶、動漫商品(如盜版皮卡丘、山寨海賊王、未授權迪士尼角色)

🚫 自製影印的CD、DVD、漫畫或未授權數位內容

🚫 沒有正版商標授權的仿製飾品、文具、服飾

🚫 仿冒藥品、化妝品(假冒知名品牌的保健品或美妝)

🚫 印有侵權商標或著作權圖案的服裝、配件

違規後果?不同國家處罰規定不一:

  1. 美國、加拿大、歐洲:一經查獲可能當場沒收、課稅、記錄在案,嚴重者會被列入不良通關紀錄。美國海關特別嚴格,可能處以高額罰款。
  2. 日本:對仿冒品嚴查,連「印刷質感不像」都有可能被海關攔下。日本對知識產權保護非常重視。
  3. 中國、泰國、韓國:在大型活動期間(如奧運、演唱會)查得特別嚴,甚至查行李標籤與購買地紀錄。
  4. 法國、義大利:作為精品大國,對仿冒奢侈品查得特別嚴格,可能處以高額罰款。
  5.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:對仿冒品處罰極為嚴厲,可能導致監禁和驅逐出境。

可以帶的:

✅ 你自己合法購買、有發票的正版商品

✅ 台灣文創商品、有品牌授權標籤的紀念品

✅ 購買於官方商店或授權經銷商的商品(保留收據作為證明)

✅ 個人使用的少量正版商品(非用於商業用途)

最好別帶的:

🚫 夜市買的山寨手提包、T-shirt、玩偶

🚫 網購未註明授權來源的動漫周邊

🚫 大量相同商品(可能被視為商業用途)

🚫 明顯仿冒高價值品牌的商品(如假Rolex手錶)

🚫 任何可能違反目的地國家文化或宗教敏感性的仿冒品

📌 小提醒:不要覺得「只有一個不會被抓」,真的有不少人「就是一件」就被抽檢沒收甚至上黑名單,如果不確定商品是否侵權,最好不要冒險攜帶。

出國前要準備的不只是行李,還有交通接送、航班時間、甚至怎麼撐過紅眼班機,這些都會影響你出國的第一天心情!

小編也幫您準備了以下這些文章,一起收藏起來吧!👇

✈️ 紅眼班機怎麼搭最輕鬆?2025最新深夜送機接機攻略+熱門航線推薦!

🎒 出國行李清單2025|怎麼打包不手忙腳亂?分類邏輯+紅眼節奏+Dcard經驗談!

📕 護照申請2025全攻略|首次辦理、換發、費用、照片規定一次搞懂!

✅ 護照照片規定2025全攻略|尺寸、穿著、錯誤範例+嬰兒拍攝秘訣一次搞懂!

🚕 旅步carpool共乘拼車上線啦!你旅行的新選擇!讓你用不同的方式玩遍全台灣

🧳 手提:✅(需申報)|托運:✅(需申報)

「帶錢出國」不是不行,但超過金額就要申報,這點常被忽略。很多人以為現金藏在行李裡、沒人知道就沒事,但其實海關抽查行李的機率不低,尤其是出境金額異常時更容易被盯上。

幣別

 限額(未申報)

備註

美金

$10,000 以下

超過須申報

日圓

約 ¥1,000,000

依匯率調整,約等值10,000美元

歐元

約 €10,000

同樣須申報

新台幣

$100,000 以下

出境不得超過此數額

人民幣

約 ¥20,000

中國限制個人攜帶出境金額

 黃金/有價證券 

依價值計算

總價值超過等值10,000美元需申報


重要規定:

不論是放手提還是托運行李,只要加總超過等值10,000美元(含多種幣別:現金、旅行支票、可轉讓票據、有價證券混合),就必須申報。

申報方式與地點:

  1. 台灣出境時:需在機場海關櫃台主動填寫「中華民國海關申報單」
  2. 入境其他國家時:各國入境卡上都會有「是否攜帶超過等值一萬美金」的選項,誠實勾選並填寫相關表格
  3. 部分國家要求提供資金來源證明和用途說明

不申報會怎樣?

👉 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等國,不實申報視同洗錢行為,可能當場扣押全部現金,並開罰金,嚴重者可能面臨刑事處罰

👉 台灣依《洗錢防制法》最高處 50 萬元罰鍰,且可能被列入高風險旅客名單

👉 日本、韓國等亞洲國家也嚴格執行現金申報制度,違規可能被罰款並記錄在案

👉 歐盟國家對未申報現金的處罰各有不同,但普遍會沒收超額部分並處以罰款

注意事建項:

  1. 如果不是特殊需求,盡量不要攜帶大量現金出國,可使用信用卡、旅行支票或海外提款卡替代
  2. 若真的需要大量現金(如國外置產、就學保證金),請準備好申報文件、購匯證明、用途說明,避免被懷疑用途不明
  3. 部分國家(如中國、印度)對外幣管制嚴格,出入境時可能會特別檢查,即使申報了,也可能被要求說明資金來源和用途 

📌 小提醒:報得清楚比事後解釋更有用!不同國家的申報金額標準可能不同,出發前最好查詢目的地國家最新規定,有些國家(如日本、加拿大、印尼、菲律賓)提供線上預先申報系統,可以節省通關時間。

🧳 手提:✅(條件式)|托運:✅(條件式)

很多人出國會想帶泡麵、肉鬆、滷味當家鄉味,結果在海關被攔下,還要當場丟掉,超心痛。問題通常不在「泡麵」本身,而在於是否含肉成分與味道太濃。

📌 常見被攔下的泡麵類型:

泡麵不是不能帶,而是不能帶「含肉成分」的泡麵:

🚫 牛肉、豬肉口味泡麵(含肉塊或肉粉)

🚫 味道濃重的泡麵或泡菜湯底

🚫 泡麵調味包內標示有「動物來源成分」

🚫 真空包裝或罐頭裝的肉類製品也受限制

🚫 含有蛋製品或乳製品的泡麵在某些國家也受限制

各國檢疫嚴格程度:

  1. 紐西蘭、澳洲:最嚴格,幾乎所有動植物製品都會被檢查,含肉類加工製品會被直接沒收,甚至開罰
  2. 日本:對豬肉製品特別嚴格,尤其是來自非洲豬瘟疫區的產品
  3. 美國:對肉類和家禽產品管制嚴格,需要有原產地證明
  4. 歐盟:禁止攜帶肉類和乳製品,除非來自特定允許的國家
  5. 中國:對所有食品都有嚴格檢查,尤其是未經加工的食品

那哪些泡麵比較安全?

  1. 純素口味泡麵(須查明調味包無動物性成分)
  2. 海鮮口味泡麵(但還是要看是否乾燥處理完整,某些國家也限制海鮮製品)
  3. 無附湯包/僅為乾拌類(但標示仍須清楚)
  4. 商業包裝且有完整成分標示的泡麵(比散裝或重新包裝的安全)

味道重=被盤問?不是都市傳說,是真的!

有些國家的安檢犬是靠味道辨識,像泡菜、滷味、魚乾、榴槤製品、臭豆腐等食物,即便合規,也可能因味道引來檢查。澳洲和紐西蘭的生物安全犬特別訓練有素,能聞出各種食品。

注意事項:

❗如果飛短程、且目的地無肉類檢疫限制,泡麵可正常托運或手提

❗若是要飛紐澳、日韓、歐盟等地,最好選純素或不帶泡麵

❗若真的想帶,請保留完整包裝與成分標示,必要時主動申報

❗入境前務必誠實填寫申報表,即使可能被沒收也比隱瞞不報被罰款好

其他味道重的食物注意事項:

  1. 榴槤製品:許多國家和航空公司禁止攜帶榴槤及其製品,即使是真空包裝
  2. 臭豆腐、發酵食品:即使合法,也可能因氣味引起檢查
  3. 魚乾、魚鬆:需要完整包裝和標示,且某些國家限制海鮮製品
  4. 香料和調味品:雖然大多允許,但大量或散裝的可能被檢查

📌 小提醒:海關不會一眼就知道你泡麵是什麼口味,但抽查機率高,建議還是帶最單純的版本最安全,目的地國家通常有亞洲超市可以購買泡麵,可以考慮到當地再購買

🧳 手提:✅(需附證明)|托運:✅(需附證明)

別以為感冒藥、止痛藥這種日常藥物帶去國外沒什麼大不了,其實在某些國家,沒有醫師處方的藥品可能會被當成違法攜帶毒品!

這些國家對藥品規定特別嚴格:

  1. 阿聯酋(杜拜):對含麻醉成分藥物管制極嚴,需有阿拉伯語醫療證明
  2. 沙特阿拉伯:禁止攜帶含可待因等成分的藥物,違者可能面臨嚴厲處罰
  3. 印尼:對精神藥物管制嚴格,需有印尼醫生認證的處方
  4. 日本:禁止攜帶含有偽麻黃鹼的感冒藥和部分止痛藥
  5. 新加坡:對精神藥物零容忍政策,即使是處方藥也需有醫師證明
  6. 泰國:對含有可待因的藥物和部分精神藥物有嚴格限制
  7. 中國:對精神類藥物和麻醉藥品有嚴格限制,需有中文醫療證明

以上的國家對藥品管制嚴格,就連台灣常見的普拿疼、鼻炎藥、感冒糖漿、止痛貼布,只要成分內含被視為「管制藥物」的成分,都可能被扣件或罰款,甚至刑責。

哪些情況可能出事?

🚫 帶了成藥卻沒有原包裝

🚫 沒有醫師英文處方箋或證明信

🚫 成分含有「Pseudoephedrine(偽麻黃鹼)」、「Codeine(可待因)」、「Tramadol(曲馬多)」等列管藥物

🚫 藥袋上沒有清楚標示成分與使用者姓名

🚫 藥品數量明顯超過旅行期間所需

🚫 攜帶注射型藥物但沒有相關證明

🚫 將藥物混裝或分裝,導致無法辨識

常見被列管的藥物成分:

  1. 偽麻黃鹼(Pseudoephedrine):常見於感冒藥、鼻塞藥
  2. 可待因(Codeine):部分止咳藥、止痛藥
  3. 曲馬多(Tramadol):處方止痛藥
  4. 苯二氮平類(Benzodiazepines):如安眠藥、鎮靜劑
  5. 安非他命類藥物(Amphetamines):部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藥物

怎麼做比較安全?

✅ 保留藥品原包裝,切勿將藥物拆開裝入藥盒或夾鏈袋中

✅ 準備醫師的英文處方箋/證明信,註明病情、藥名與劑量(藥局影印的英文藥袋也可以輔助),慢性病用藥也是

✅ 建議只帶「出國期間所需劑量」,避免因數量過多被誤會販售用途

✅ 搭機當天將藥品放在隨身行李中,並主動申報(某些國家入境卡會有相關欄位)

✅ 出發前查詢目的地國家對特定藥物的最新規定

✅ 考慮向目的地國家駐台機構確認藥品攜帶規定

注意事項:

❗中藥材如鹿茸、牛黃、冬蟲夏草,也可能被當成動植物產品或禁品,建議事前確認入境規定

❗有些複方感冒藥、鼻塞藥,含有列管興奮劑成分,無處方帶入他國等同違法

❗液態藥品超過100ml需符合航空液體攜帶規定,但醫療必需品可例外(需有證明)

❗注射型藥物(如胰島素)需有醫師證明,且針頭應有安全保護套

❗部分國家對大麻素(CBD)產品完全禁止,即使是醫療用途也不例外

📌 小提醒:出國帶藥真的要慎重,尤其是要飛中東、印尼、日韓,連你覺得最普通的成藥都可能出事,帶證明絕對比冒險聰明得多!若有長期用藥需求,建議提前1-2個月諮詢醫師,準備必要的英文證明文件。

🧳 手提:✅(條件式)|托運:✅(建議優先托運)

寒流來襲、飛歐洲日本過冬,很多人會準備暖暖包或發熱貼片保暖,但你知道嗎?這些看似無害的小物,其實也會被安檢系統「盯上」!

為什麼暖暖包會被注意?

因為大部分的暖暖包內含鐵粉、活性碳、鹽類、蛭石等材料,有些甚至還加入鋁箔、金屬成分。這些物質會觸發機場的金屬偵測或安檢X光機,尤其是量多或整包未開封時,更容易被抽查盤問。此外,暖暖包在啟動後會產生熱能,理論上屬於發熱物品,某些航空公司可能將其視為潛在危險品。

不同類型暖暖包的攜帶規定:

  1. 一般空氣啟動式暖暖包:未啟動狀態下通常可以攜帶,但建議托運
  2. 液體搖晃式暖暖包:因含有液體,需遵守液體攜帶規定(手提不超過100ml)
  3. 電子充電式暖暖包:含鋰電池,必須隨身攜帶,不可托運
  4. 貼式發熱貼片:通常可以攜帶,但建議放入原包裝並優先托運

哪些狀況容易出事?

❗帶大量(超過10包以上)暖暖包放在手提行李

❗未開封整袋堆疊,X光下像「不明粉末包」

❗包裝上沒有清楚成分或中英文標示

❗已啟動的暖暖包(正在發熱中)

❗液體搖晃式暖暖包超過100ml

❗電子暖暖包沒有關機或放在托運行李中

怎麼帶比較安全?

✅ 建議以托運為主,避免安檢抽查(電子充電式除外)

✅ 包裝需完整、標示清楚,避免使用散裝或無品牌暖暖包

✅ 攜帶數量以「個人使用」為主,例如 5~10包,太多可能被懷疑另有用途

✅ 若是貼式發熱貼,最好放入原包裝盒中一同托運,更能降低疑慮

✅ 電子充電式暖暖包必須關機並放在手提行李中

✅ 出發前可向航空公司確認其對暖暖包的具體規定

各國特殊規定:

  1. 日本:對暖暖包較為熟悉,通常允許合理數量攜帶
  2. 美國:TSA允許未啟動的暖暖包,但可能會進行額外檢查
  3. 歐盟國家:規定各異,建議少量攜帶並保留原包裝
  4. 中國:對不明粉末類物品檢查嚴格,建議托運並保留原包裝

📌 小提醒:一、兩包暖暖包放隨身沒問題,但建議大部分放托運,但量多、無包裝、無標示是被抽查的主因, 很多目的地國家也有售賣暖暖包,可考慮到達後再購買。

🧳 手提:✅(條件式)|托運:❌

現代人出國行李中,常會攜帶負離子吹風機、美容導入儀、電熱捲、刮鬍刀、美顏棒這類小型電器。但只要它們是內建鋰電池的款式,就要特別注意了。

為什麼鋰電池這麼敏感?

鋰電池屬於高風險易燃物品,如果內建的電池在高空中短路或起火,會對航班安全造成威脅,因此國際航空規定:

  1. 「內建鋰電池的設備,禁止托運,只能手提。」
  2. 但若容量太大(超過 100Wh),也禁止攜帶登機。
  3. 若容量介於100-160Wh之間,需要航空公司特別許可。

常見美容電器鋰電池規定:

❗吹風機:大多數有線吹風機沒有內建電池,可以托運;無線充電式吹風機必須手提

❗電動牙刷:內建鋰電池,必須手提,不可托運

❗電熱捲/直髮器:有線款可托運,無線充電式必須手提

❗美容導入儀/美顏棒:幾乎都內建鋰電池,必須手提

❗電動刮鬍刀:內建鋰電池,必須手提,不可托運

❗LED美容面罩:內建鋰電池,必須手提,不可托運

怎麼判斷你的美容電器能不能帶?

請打開說明書或檢查機身標示,找到下列資訊:

  1. 電池型號與容量(mAh 或 Wh)
  2. 是否可拆卸(可拆卸者更安全,可單獨攜帶)
  3. 是否有電源開關鎖定功能(避免意外啟動)
  4. 若標示為鋰電池(Lithium-ion/Li-ion Battery)則必須手提

若你找不到資訊,或產品是小工廠製造的不明品牌,建議直接別帶,因為安檢人員有權拒絕你托運或手提,避免被攔下又捨不得丟。

攜帶建議:

✅ 內建鋰電池的設備必須手提,絕對禁止托運

✅ 建議隨身攜帶時裝入防靜電包或原廠盒裝

✅ 電池容量不得超過 100Wh(大約 27000mAh)

✅ 出發前必須完全關機,避免起飛過程誤觸啟動

✅ 每人攜帶的鋰電池設備數量通常有限制(視航空公司規定)

✅ 如有可能,選擇使用有線版本的美容電器,減少攜帶鋰電池的風險

電壓轉換問題:

  1. 除了電池問題,還要注意目的地國家的電壓標準
  2. 台灣電壓為110V,歐洲、澳洲等地為220-240V
  3. 確認您的美容電器是否支援雙電壓(110-240V)
  4. 若不支援,需攜帶變壓器,否則可能損壞設備或引起安全問題

📌 小提醒:凡是帶電的美容小家電,都必須手提、不可托運!要帶之前,一定先確認電池容量與型號,別因此被困在安檢口!

🧳 手提:✅(建議手提)|托運:✅

彩色隱形眼鏡(俗稱放大片)雖然不屬於違禁品,但其實在入境核對身分、證件照片規範等方面,都可能引發問題,特別是對初次出國或持觀光簽證的人來說,這點需要特別留意。

為什麼建議不要攜帶或配戴彩色隱形眼鏡?

護照照片五官需清晰可辨

有配戴彩色鏡片的照片常常會被退件,因為可能遮蔽瞳孔或讓眼神不自然。

入境時海關核對困難

不少網友反應,配戴放大片入境時被懷疑身分不符,甚至被攔下額外檢查,因為照片與實際眼色不同。

部分國家嚴格規範瞳孔裝飾物

如阿聯酋、日本、沙特阿拉伯等國對外觀改造配件(如彩色鏡片、假睫毛、穿洞飾品)有過境疑慮者,可能會被盤問。

生物辨識系統可能出錯

現代機場使用的生物辨識系統(如虹膜掃描)可能因彩色隱形眼鏡而無法正確識別。

那透明隱形眼鏡可以嗎?

可以。只要是無色、無圖案、具醫療用途的透明隱形眼鏡,一般不會有問題。但建議仍放入原廠盒裝,避免被誤認為美容鏡片。

注意事項:

❗若你日常習慣戴彩色隱形眼鏡,拍護照照前務必取下

❗出國時改戴透明鏡片最保險

❗即使隨身攜帶彩色鏡片,也避免在入境過程中配戴

❗長途飛行時考慮改戴眼鏡,避免眼睛乾燥不適

❗攜帶備用眼鏡,以防隱形眼鏡遺失或不適

📌 小提醒:戴彩色隱形眼鏡不違法,但容易惹麻煩,為了讓通關順利、建議出國當天還是戴透明鏡片就好!

🧳 手提:❌|托運:❌(多數禁止)/ ✅(視產品而定)

這類物品是飛安紅線,違規攜帶會直接被沒收,有些甚至連托運都不行,因為屬於「易燃壓力容器」的類別。

為什麼不能帶?航空公司怎麼規定?

依據國際民航組織(ICAO)與 IATA 的標準,高壓噴霧商品容易因壓力變化而爆裂,或在高空中釋放可燃氣體,會影響飛機艙內壓力與安全性。

許多航空公司採取一律禁止上機的規範,即使有些標示「旅行可用」,若沒有明確無害標章或航空許可字樣,現場安檢人員仍可決定沒收。

高壓噴霧產品分類與規定:

  1. 完全禁止攜帶(手提和托運):
    • 殺蟲噴霧
    • 油漆噴霧
    • 含易燃推進劑的大型噴霧罐
    • 工業用噴霧劑
  2. 可以托運但不可手提:
    • 部分個人護理噴霧(如髮膠、體香噴霧)
    • 非易燃型防曬噴霧
    • 標示「不易燃」的家用噴霧產品
    • 這類產品總量通常不得超過2公斤或2公升
  3. 例外可以手提(需符合液體規定):
    • 醫療必需品(如哮喘噴霧器,需有醫師證明)
    • 部分標示為「旅行安全」且容量不超過100ml的個人護理噴霧

注意事項:

❗若你真的需要攜帶防曬或定妝噴霧,請改選擇「液體瓶裝版本」,並依照液體規則放入隨身夾鏈袋中(每瓶不超過100ml)

❗髮蠟、凝膠類商品則不屬高壓噴霧,可依液體規則攜帶

❗千萬不要帶殺蟲噴霧、家用驅蟲劑,連托運也會違規

❗醫療用噴霧器(如哮喘吸入器)可以攜帶,但建議有醫師證明

❗產品包裝上的「易燃」標誌是判斷能否托運的重要依據

❗不同航空公司對高壓噴霧產品的規定可能有所不同

📌 小提醒:有些旅客會在免稅店購買香水噴霧、體香噴霧等商品,雖可攜帶,但若超過液體限制或未封袋,入境時可能仍被抽檢或沒收。高壓噴霧類商品大多禁止手提與托運。為了避免行李被開箱、商品被沒收,建議出國時改用非壓縮瓶裝或其他形式的替代品,才不會在安檢時吃虧。

🧳 手提:❌|托運:❌(高風險)

這一條是許多愛帶家鄉味出國的旅人最常忽略的地雷,自家料理、滷味便當、湯品、燉肉…幾乎都屬於「高風險禁帶品」,尤其前往美國、加拿大、紐澳、日本這類檢疫制度嚴格的國家。

哪些「液態或膏狀食物」會被攔?

🚫 滷蛋、滷肉飯、肉燥包

🚫 冷凍湯品、燉湯、火鍋料湯底

🚫 咖哩、醬汁、豆花、奶茶

🚫 魯味拼盤(即使真空包裝也不保證能通關)

🚫 粥類、稀飯、燕麥粥等流質食物

🚫 豆腐、豆花等豆製品

🚫 含有肉汁的麵食或飯類

📌 小提醒:這些食物不僅超過液體規定容量(>100ml),還涉及檢疫物品條例,尤其含有動物性成分(肉類、蛋類)時,更容易被視為入境違規品。

即使是真空包裝或冷凍,為什麼還是不行?因為:

  1. 液態類仍屬不可隨身攜帶(安檢不通過)
  2. 即使托運也可能違反入境檢疫規定(目的國禁止生鮮或未申報動植物製品)
  3. 冷凍食品在長途飛行中可能解凍,造成衛生風險和行李污損
  4. 許多國家禁止攜帶未經加工的肉類和乳製品,不論其保存方式
  5. 即使是商業包裝的食品,若含有肉類或乳製品成分也可能被禁止入境

許多旅客以為包裝乾淨就沒問題,結果在入境時直接被銷毀、罰款,甚至列入黑名單。

注意事項:

❗不要帶有湯汁、膏狀質地的食品上飛機

❗若真的要帶食物出國,選擇合格加工品(如有檢疫合格標章的肉乾、零食、泡麵)

❗想帶家鄉味?建議寄國際宅配冷藏或購買海外華人超市現成品

❗入境前務必誠實填寫申報表,即使可能被沒收也比隱瞞不報被罰款好

❗許多國家使用X光機和生物偵測犬檢查行李,即使藏得再好也可能被發現

📌小提醒:所有含湯汁、醬汁、肉類的自製食品都屬高風險禁帶品,不論托運或手提都可能違規。為了避免入境時掃興,還是建議你忍忍口,出國後再找當地中超解解鄉愁吧~

行李該放什麼?

圖片來源:Canva

Q:出國行李可以提前幾天托運?會不會寄丟?

數航空公司規定當天報到才可托運行李,無法提前寄放。不過,部分航空公司和機場現在提供「提前托運」(Early Check-in)或「行李寄存」服務:

  1. 提前托運:某些航空公司允許在出發前12-24小時內提前辦理報到並托運行李(如長榮、華航在某些航線上提供)
  2. 機場行李寄存:台灣桃園、松山等機場有付費行李寄存服務,可存放數小時至數天
  3. 市區行李寄存:台北車站、高鐵站等交通樞紐也有行李寄存櫃

若你是擔心紅眼班機太早出門或轉車不便,可以考慮機場接送服務,從家門口直接送到航廈,不用提前拖行李跑。

👉 點我預約tripool機場接送

Q:跨年、寒假出國人多,會不會安檢特別嚴?

會。節日前後是海關抽查與安檢高峰期,違規品(液體、鋰電池、食品)更容易被開箱或請你重新排隊,安檢排隊時間可能延長至30-60分鐘,建議打包前詳讀規定,避免拖延通關時間,也可考慮使用自助報到、行動登機證等加速流程。

Q:出國當天忘了帶護照怎麼辦?

若你在台灣尚未出境前發現忘帶,可以:

  1. 立即聯繫家人送來機場(最快解決方案)
  2. 若時間充裕,可返家取回
  3. 在極端情況下,可向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申請緊急護照,但需要時間處理
  4. 若已抵達國外機場準備返台,可向當地台灣駐外館處尋求協助

但一旦錯過報到時間,航空公司有權不讓你登機,票也不一定可退。部分旅遊保險可能涵蓋因證件遺失導致的損失,建議出發前確認保險內容。

Q:搭凌晨紅眼班機,幾點到機場才不會太趕?

建議至少提前3-3.5小時抵達機場,尤其是旅遊旺季,原因包括:

  1. 凌晨時段公共交通選擇有限
  2. 紅眼航班常常一次集中多個航班報到,櫃檯可能大排長龍
  3. 安檢和出境通關也可能需要較長時間
  4. 若有需要辦理退稅,更需預留時間

若你住得遠或不想半夜開車、等車,可以選擇tripool專業機場接送服務,24小時營運,睡醒就出發。提前預約可確保準時抵達,減少旅途壓力。

不想凌晨扛著行李轉車趕飛機?

tripool提供從家門口直達登機口的【機場接送】,一人也保證接送,行李再多也沒問題。

👉 立即預約機場接送服務,從家門口一路到登機口!而且就連海外:日本、韓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泰國、越南機場接送、熱門景點路線包車,旅步都幫你想好了,通通可以一條龍服務唷!

推荐文章

更多从的热门路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