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國行李清單2025|怎麼打包不手忙腳亂?分類邏輯+紅眼節奏+Dcard經驗談!
前言
每次搜尋「出國行李清單」,小編反而會陷入選擇障礙,資料超多沒錯,但越看越不知道從哪裡開始下手,原本只是想整理一下行李,最後卻搞得自己更焦慮,不是沒參考清單,而是一打開行李箱,還是會覺得亂糟糟,腦中開始浮現:「這趟是不是又會忘記什麼?」
所以這篇沒有要丟你一張通用的出国行李清单,而是想陪你一起釐清整理思緒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打包邏輯,我們會從打包的順序開始聊,延伸到實用的收納方式,再補上幾個你可能會遇到的情境,例如遇到冬天旅行、親子同行,或是搭紅眼班機時該怎麼準備。
當然,每個人的行李清單可能都不大一樣,但如果這篇能讓你在出門前少一點焦慮、多一點掌控感,就太好了。
出國行李清單怎麼準備?從5大分類思維開始打包才不會亂
圖片來源:Canva
出國前要收的東西其實都想得到,但一打開行李箱,腦袋常常直接卡住,不知道要先放什麼、還是要等什麼,直到有一次行李收太慢差點錯過車,才開始認真整理出一套分類思考法,後來每次出國打包就都順很多。
小編不是那種會照表格逐項打勾的人,反而是靠「分區思考」來幫自己減少混亂,自己會把打包分成五大區塊:證件類、穿搭類、日常用品、藥品、電子設備,然後一類一類處理、收完一區就畫掉,整體節奏就不會亂成一團。
這種分類法不是為了帶得多,而是讓打包更有條理,就算臨時加班或搭紅眼班機半夜要出發,只要分類分好、節奏穩定,還是能在倒數幾小時內收得漂漂亮亮。
出國行李清單容易出錯?Dcard/PTT網友真實經驗與迷思總整理
圖片來源:Canva
行李打包真的不可能完美,每次都會有一點遺漏,但也不用太焦慮,小編平常除了自己打包經驗,也在很常潛水 Dcard 跟 PTT上研究其他人整理行李清單的心得,發現只要有人發「出國行李清單」的文,底下留言永遠都兩派,一半在補「我怎麼忘記這個」、另一半在懊惱「我到底為什麼要帶這麼多」。
所以這篇想跟你聊聊幾個打包時超容易踩的迷思和地雷,也許你也曾經不小心中過幾個。
❗ 迷思一:怕不夠穿,結果根本穿不到
很多人打包時最怕「衣服帶不夠」,於是每種天氣都準備一套,結果最後有一半衣服根本沒出場,像小編自己超怕冷,冬天去日本的時候也是狂塞發熱衣、毛帽、厚大衣,結果當地氣溫屬於乾冷,體感上根本沒那麼低,衣服沒穿到還佔了一堆可以裝戰利品的空間。
❗ 迷思二:覺得什麼都要帶,連洗衣精都沒放過
有位 Dcard 網友分享他第一次自由行,居然連洗衣粉、曬衣夾、快煮壺都帶了,結果幾樣都沒用到,還被海關開箱檢查,其實很多用品當地便利商店或飯店就有,出發前查一下住宿備品清單,真的能省下不少空間和重量。
❗ 迷思三:轉接頭和行動電源,以為一定有就沒帶
這兩樣真的是打包界的經典遺漏王,PTT上一堆人說自己到歐洲才發現插頭根本不合用,手機沒電只能乾瞪眼,再加上行動電源最常被忘記充電,平常放包包沒問題,但出發那天才發現它是「沒電的電源」,真的會瞬間崩潰。
說真的,你問十個人,大概有七個都在打包這件事上踩過雷,沒有人一開始就打得又快又完美,這篇不是來笑誰漏帶什麼,而是想讓你知道,就算曾經搞砸過也沒關係,找到適合自己的打包節奏才是最重要的事。
出國行李清單檢查表怎麼用?五大類對照清單避免遺漏重點
圖片來源:Canva
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照表格打包,有時候一堆項目攤開來看,反而會讓人壓力更大,如果你也常在出門前三小時冒出「是不是忘了什麼」的焦慮感,這套「分區檢查法」真的蠻值得一試。
小編習慣把行李分成五大類,然後用手機記事本簡單列出分類標題,收完一區就打個勾,不但清楚、節奏也不會亂,下面這幾類,也是我自己每次出國前一定會自查的內容,也順便整理出幾個最容易被忘記的關鍵小物,當作你出發前提醒用。
證件類該準備哪些?這份證件包建議出發前就收好
出國真的什麼都能忘,唯獨這一包不能出事:護照、身分證、簽證影本、保險資料這些,一定會要先收在透明夾鏈袋中,出發前三天就準備好,搭車、過海關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。
護照
多數國家要求護照效期須有6個月以上,出發前一定要再三確認。
簽證
部份國家會要求出示簽證正本或電子簽證列印本,影本有時未必能使用。
國際駕照
如果你在國外有租車的需求,有些國家會查國際駕照(特別是美國、日本租車)
其它資料需求
- 機票的 QR Code 建議先存在手機裡,但也可以多印一份紙本備著,以防臨時手機沒電或找不到訊號。
- 保險相關的紙本資料也不要只放在信箱,影本可以印出來放在隨身包裡,真的有狀況時才能第一時間找到。
- 像是泰國、越南這類國家,入境前有時會要求出示返程機票證明,有機會在登機前就被要求檢查。
- 也有一些國家會看你的住宿訂單或行程表,建議都先備妥電子檔和紙本,遇到抽查才不會慌。
- 疫情之後,有些地方還是會要求疫苗接種證明或健康申報表,出發前可以先查一下最新的入境規定。
最後,小編自己也會準備一份緊急聯絡資料,像是駐外使領館、保險公司或當地支援單位的電話與地址,有備無患,真的會安心很多。
如果可以的話,記得把護照、簽證、保險等重要證件拍照存進手機相簿,並多準備一份紙本影本放在行李裡,萬一手機沒網路或當機也能應急,電子檔也會備份在雲端或 USB 裡,做到雙重保險,真的不小心遺失時,也能更快加速補辦流程。
因為證件這件事真的不是小事,它幾乎決定了整趟行程能不能順利進行,一旦出問題,整趟旅程就會直接卡關,所以如果可以提前準備,就盡量準備好,出發當下的安心,都是靠事前一點一點累積的。
📌想查你入境國家的證件規定?可以直接看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 或 所搭乘航空公司官網簽證與出入境 說明頁面,資訊會最準。
衣物類怎麼帶不會爆箱?一週搭配+當地氣候才是關鍵
建議出發前先查好目的地天氣,再來安排一週的穿搭組合,原則就是【每天一套上衣+兩條褲子輪替穿】、內衣褲一天一套,再加一套備用就很夠了。
材質上選快乾、輕便又好洗的,會大大減少你的行李空間,如果是冬天,推薦「洋蔥式穿法」,發熱衣+毛衣+輕便羽絨外套,不但靈活也比較省空間,再加一件輕便雨衣或折疊傘、帽子、太陽眼鏡這類配件,就能因應大部分的天氣狀況。
出國一週內,這樣準備差不多壓縮後會佔掉行李的【4~5 公斤】,但如果是冬天,光一件羽絨外套就可能佔掉 1~1.5 公斤,要特別注意重量比例,小編自己的習慣是「衣服分類打包」,夏天會用壓縮袋、冬天改用真空袋,把厚重衣物集中塞到底層,讓上層留給生活用品、電子設備或隨手會拿的東西。
另外,飛機上的冷氣真的不容小覷,尤其是搭紅眼班機,可以另外準備一套「機上服」,像是寬鬆長褲+連帽外套,方便在機上睡覺時保暖又舒服。
📌 小提醒:不要為了「萬一」多帶一堆穿不到的衣服,該帶的不是最多的,而是最適合當地天氣的那幾件,還有一點保留空間帶戰利品回家。
生活用品一包打包術:從液體限制到防水收納技巧
像牙刷、洗面乳、防曬、濕紙巾、刮鬍刀,可以把這些日常用品通通放進一個防水收納袋裡,用完就直接收回行李箱,省事又不怕漏帶。
刮鬍刀建議選可拆式刀片的類型,或直接放進托運行李會比較保險,因為有些國家對刀片類的規範比較嚴格,尤其是搭廉航時比較容易被抽查。
如果你是乾性肌膚或敏感體質,也建議帶平常用慣的保養品旅行版,國外天氣一變,有時候臨時亂買反而容易過敏。
液體類的規定也別忘了:登機行李裡的液體單瓶不能超過【100ml】,總量最多【1 公升】,而且一定要裝在透明夾鏈袋裡,安檢時會要求你單獨拿出來檢查。
📌 可以多善用【雙層收納袋】:上層放液體,下層放乾品,這樣拿取快速,也不會弄得濕濕黏黏,分裝瓶偏好軟管或可擠壓的款式,用來裝洗面乳、乳液剛剛好,又省空間超好帶。
藥品類最容易忘?這份藥袋清單幫你安心出門
藥品是最容易忘、但一出狀況會讓人最焦慮的。
平常打包時一定會備好幾種常用藥,像是止痛藥、退燒藥、腸胃藥、過敏藥、退熱貼、貼布這類基本款,統一裝進一個軟殼收納袋,整包直接放在行李箱上層,要找也方便。
如果有慢性病,務必要帶足日數的處方藥,還要多準備一份備用,記得放在隨身行李裡,不能托運,建議保留藥品原包裝,或自己列一張「藥品名稱+用途」的小清單貼在收納袋外,萬一過海關被問,也能快速對應。
像日本、泰國這類國家對藥品管理比較嚴格,有些成分比例或包裝數量都有規定限制,如果你帶的是含類固醇、嗎啡類止痛藥、抗焦慮藥等特殊處方或管制藥品,出發前一定要查清楚是否需要事先申請、或準備醫師證明文件,攜帶這類藥品,中英文處方箋或診斷證明會是通關的最大保障,有備無患,真的不能忽略。
另外像貼布、喉糖、眼藥水這類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東西,其實在國外不一定找得到習慣的品牌,一旦需要卻找不到,就會變成小事變麻煩,尤其敏感體質的人,備好自己的才最安心。
📌 想確認目的地的藥品管制清單?可以查詢 台灣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網站「簽證與入境須知」頁面 或 直接看目的地官方網站的「旅客常見攜帶物品規範」,會更清楚安全。
🔌 電子用品怎麼帶最省事?這包不帶會當場崩潰
手機、行動電源、充電線、轉接頭這幾樣,可以集中收進一個小收納包裡,這樣一下飛機就能立刻補電,不用翻半天找充電線,特別是轉接頭,小編真的忘帶過,下飛機當場崩潰、還要奔去買,價格貴到心痛,經驗值直接+100。
如果你會帶筆電或平板,加上行動電源、線材,這包加起來大概會有 2~3 公斤,記得確認手提行李的重量限制,以免登機時被攔。
還有一點很容易被忽略的:出入境時,電子用品數量、用途、電池規格與免稅額度其實都有規定,例如容量超過100Wh的行動電源,許多航空公司就要求申報,否則禁止攜帶上機。
另外,根據韓國最新公告(2025年3月1日起),無論容量大小,行動電源一律禁止托運,而且要以絕緣包裝妥善放在隨身行李中,違規可能會被拒絕登機。
📌 想知道出入境的安檢資訊 可參考 桃園機場出境安檢
打包清單不是拿來死背,而是幫你找到出發的節奏感,現在每次出國,自己都會照著這套節奏先分類、再收納,整體更快搞定,讓你在出發當下也能安心不慌,少一點心裡亂糟糟的感覺。
行李清單從來不是為了「完美打包」,而是想在出發前那段最混亂的時候,給自己留一點喘口氣的空間,就像你平常整理房間時,那種「東西終於都有地方放了」的平靜感,打包其實也是,這時候不會一直翻清單,而是先打開行李箱,想到什麼就補進去,反而最實在。
有時候我們忘的不是東西,而是自己原本就有的節奏感。
你可以把「隨身包」和「托運箱」分別列成兩張小清單,或直接把大家最常忘的東西——轉接頭、藥品、行動電源、防曬乳——貼在牆上提醒自己。
你不需要靠表格才能安心出發,找到自己記得住、用起來順的方法,就是屬於你最好的打包節奏。
冬天/親子/紅眼班機出國行李怎麼打包?特殊狀況一次整理
圖片來源:Canva
有些狀況下,行李不是多到裝不下,而是「不知道怎麼收才安心」。
這邊為大家整理了幾種最容易爆箱、忘東忘西,或是出發節奏整個被打亂的特殊情境,如果你剛好遇上其中一種,希望這些經驗分享能幫你省點腦力、收得順一點。
冬天出國行李清單怎麼打?厚衣收納+穿搭技巧一次看
冬天出國最常遇到的就是「衣服太大,空間又不夠」,這時候的打包關鍵字就是:壓縮+分層,像羽絨外套可以挑能壓縮的款式,用壓縮袋裝好再放進行李箱最省空間,另外可以多準備一件薄外套,方便在機場或飛機上穿脫,保暖又不佔位。
穿搭建議採「洋蔥式」分層組合,例如發熱衣+毛衣+風衣,比起厚毛衣一件穿到底,這樣更靈活,也比較不會讓行李爆炸,帽子、圍巾、手套這類小物可以集中收納,放在行李外側口袋,剛下飛機就能立刻拿來用。
帶小孩出國行李怎麼收?媽媽包分類+托運對策一次搞懂
帶小孩出國,最怕不是東西不夠,而是「什麼都想帶 → 到時反而找不到」。
曾經陪朋友帶兩歲小朋友出國,最大心得就是:媽媽包一定要獨立整理,分類越細、越清楚越好,像奶粉、尿布、濕紙巾、保溫瓶、安撫玩具、換洗衣物這些需要「隨時取用」的物品,建議全部放在隨身包裡,最好分類裝袋、標記清楚,真的有狀況時能第一時間找到。
藥膏、備用奶嘴、感冒藥、備份衣物等「不急用但不能漏帶」的東西,則可以整理進托運行李,分清楚就不容易亂。
推車的部分也別忘了提前確認航空公司的規定,有些航班可以推到登機口,有些不行,如果機場又大,臨時全程抱娃真的會抱到手抖。
親子行行李怎麼裝?從「公用」和「孩子專用」開始分區
除了媽媽包之外,如果是多人親子行,會建議行李用「公用」與「孩童專用」來分類,最好是一人一包,或用顏色/姓名貼標記,讓孩子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東西。
親子行李分類建議清單:
👕 孩子衣物:每天一套、睡衣、備用衣一包
🧴 兒童防曬、防蚊、耐穿鞋、雨衣或雨靴
💊 兒童專用藥品:退熱貼、抗敏藥、紅腫藥膏、口服電解水等
🎧 小配件:兒童耳塞、防漏水瓶、小零食、濕紙巾
🧸 安撫小物:睡覺抱的枕頭、最愛的小玩具、固定用的水杯
這些物品雖然看起來零碎,但打包時可以用「一物一袋、一袋一功能」的方式整理清楚,就不怕當場手忙腳亂。
行李打包也能變成一場親子互動的小遊戲
如果孩子大一點了,也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行李打包,請他把自己最愛的玩具、每天要抱著睡的小被被,自己準備好,這不只是讓他們更有參與感,也能在旅行中讓孩子更清楚哪些東西是屬於自己要照顧的,讓他們跟著大人練習分類,不只培養責任感,也能讓整個出發準備過程變得更像一場家庭旅行的暖身。
紅眼班機前怎麼打包最不慌?凌晨節奏這樣安排才對
搭紅眼最容易出現的狀況是:「太晚開始打包 → 打得很亂 → 半夜出門什麼都忘」。
自己的習慣是:如果班機在凌晨,前一天傍晚就把托運行李收好,睡前再快速檢查一次隨身包、把隔天要穿的衣服放好。
紅眼出發當天腦袋基本上不用再動,只要照流程走:鬧鐘設好 → 文件集中 → 電子用品收好 → 出門上車。
這種時候其實不怕忘帶東西,怕的是睡前還沒收好、東找西找,整個節奏打亂導致手忙腳亂,出發前一晚如果能讓腦袋穩住清楚,就能換來一個順利的開始。
半夜出門搭飛機,最怕什麼?
擔心叫不到車?怕行李爆箱、孩子還沒醒?紅眼班機的挑戰,其實不在飛機,而在出門節奏感。
tripool 提供凌晨時段的包車及保證出車共乘預約接送服務,讓你從家門直達機場,不轉車、不湊人,就算你只有一個人、一個行李,也能安心出發。
2025 出國行李清單|從 D-3 到出發當天的打包節奏對照表
出國行李清單怎麼打包得快又不慌?從「心理節奏」開始說起
小編以前也總是想:「反正明天才出發,今天晚上再收就好吧!」,結果往往變成凌晨還坐在床邊瘋狂塞行李,一邊收、一邊焦慮,後來才發現,其實打包也需要一個「收尾流程」,現在的做法是:出發前一天就完成90%打包,只留下隔天早上會用到的洗漱用品、當天穿的衣服,以及手機、護照、轉接頭等關鍵小物。這些會額外放在桌上,留待最後補收。
這樣到了出發前三小時,只要打開行李箱、對照清單,一項項勾選確認,完全不用重新思考,整個人會輕鬆很多,如果是白天班機,小編建議:當天早上就別再安排其他事,把時間留給最後收尾和前往機場,用一種「慢下來」的節奏,會比手忙腳亂更舒服。
因為打包的關鍵,從來不是「什麼都帶到了」,而是讓你在離開家的最後幾個小時裡——行李不亂、心也不慌,帶著期待安心出發,才是最理想的節奏。
✅ 出發前 72 小時(D-3)
☐ 查當地天氣與每日穿搭
☐ 整理【證件類】放入收納袋:護照、簽證、保險、國際駕照等
☐ 準備常備藥、貼布、退熱貼(含孩子或個人慢性用藥)
☐ 檢查筆電/相機是否已備好充電器
☐ 拿出行李箱、準備壓縮袋
✅ 出發前 48 小時(D-2)
☐ 按照五大分類開始分區打包:衣物、生活用品、電子3C、藥品、證件
☐ 整理【衣物類】:一日一套+備用
☐ 整理【生活用品類】:盥洗用品、防曬、刮鬍刀、女性用品
☐ 液體類放入透明夾鏈袋,確保符合安檢(單瓶 ≤100ml)
☐ 分好【托運 vs 隨身行李】:特別注意電池、液體限制
☐ 印 QR Code 機票/存入手機/保險與住宿資料紙本備好
✅ 出發前 24 小時(D-1)
☐ 行李完成約90%,只留當天用品與最後補充品
☐【電子用品類】:集中收納行動電源、相機、充電線
☐【轉接頭】:轉接頭】確認插座規格與插孔數
☐ 手提包試背重量:確認裝得下護照、手機、充電器等必需品且避免超重
☐ 預先準備孩子的耳塞、小零食或安撫小物(如有)
✅ 出發當天(D-0)
☐ 盥洗用品全部收進生活用品包:牙刷、牙膏、洗面乳等
☐ 手機/護照/行動電源放入口袋包,確保隨身攜帶
☐ 最後再快速檢查一遍五大分類是否齊全
☐ 出門前確認接送/導航路線,預留足夠通關時間
☐ 行李箱貼上識別標籤,貴重物品勿放托運
隨身/托運建議收納清單
📋 隨身行李
🔹 重要文件:護照、簽證、機票、旅遊保險、身分證、信用卡與現金
🔹 電子設備:手機、充電線、行動電源、耳機、筆電/平板、相機
🔹 健康與護理:藥品、口罩、濕紙巾、護手霜、眼藥水
🔹 其他物品:可折疊水瓶、墨鏡、筆記本、飛機用薄外套
📦 托運行李
🔹 衣物配件:日常服裝、內衣褲、睡衣、襪子、拖鞋、步鞋、雨具
🔹 清潔保養:牙刷牙膏、洗面乳、卸妝、洗髮精、保養品、防曬
🔹 旅行工具:轉接插頭、充電器、防水袋、塑膠袋、壓縮袋
🔹 特殊裝備(視需求):泳衣、運動服、腳架、小縫紉包
📌 小編貼心提醒:你不用完美,只要照著節奏做,出發前最後幾小時才能保持腦袋清楚,不慌不亂。
🚫 出國行李不能亂帶!這些東西容易違規或被海關攔下
整理行李時,我們常常只注意「要帶什麼」,但其實「不能帶什麼」才是許多旅客踩雷的關鍵。很多在台灣習以為常的東西,在其他國家可能就是違規品,一不小心被海關攔下,不只麻煩,還可能被罰款或禁止入境,以下這份違規物品清單,小編建議你在打包前務必再三確認,尤其是飛歐洲、紐澳或泰國這類規定比較嚴的國家:
❗常見出國違規物品清單
🔹 液體超過限制:隨身行李中每瓶不得超過 100ml,總量不超過 1 公升,且須放入透明夾鏈袋。
🔹 剪刀/指甲剪/刀片類:只能放托運,放進隨身包會被安檢人員沒收。
🔹 行動電源超過額定容量:容量上限為 100Wh(約27000mAh),部分航空嚴格規定禁止超過者上機,且不得托運。(韓國2025年最新規定,一定要放在隨身行李中)
🔹 農產品、植物種子、肉類製品:例如,日本、紐澳對這類生鮮與動植物產品極度敏感,違規P將重罰或當場銷毀。
🔹 電子菸/加熱菸設備:像泰國、印度等國全面禁止攜帶或使用,違者可能面臨高額罰款甚至刑責。
🔹 仿冒品或侵權商品:歐美入境時若被認定攜帶仿冒品,可能構成侵權並觸法,尤其海關抽查時要特別注意。
🔹 大筆現金未申報:入境多數國家若攜帶超過等值一萬美元現金,需主動申報,否則可能被扣押或罰款。
📌 小提醒:不同國家的限制規定各有不同,出發前建議上該國「官方海關或移民署網站」查詢最新資訊提前確認,才能安心出發、不被海關攔下!
同場加映:更多關於出國的文章也值得收藏起來!
行李打包常見問題 Q&A
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出國打包時最常被問的問題,有些是自己當初也很想知道的,有些是每次搭飛機前都還是會再查一次的事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Q.行李可以帶幾公斤?
不同航空公司託運行李重量限制經濟艙多為23公斤,商務艙32公斤,若單件超過23公斤(經濟艙)或32公斤(商務艙)需加收超重費,長+寬+高超過158公分(62英寸)需加收超大行李費,但廉價航空則一般都是需要加購的,登機手提行李限制大都為7公斤,但行動電源、筆電、轉接頭這類重量其實很快就會逼近上限,例如小編自己的手提包內裝有筆電(1.5kg)、相機(0.7kg)、行動電源(0.5kg)和日常隨身品,大概就超過 5 公斤,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過頭了,一定要小心。
📌 建議出國前最好先查航空公司最新的托運與登機行李限制,建議出發前在家或飯店先自行稱重,尤其紅眼班機值機現場不一定有免費秤重設備(有些機場在深夜時段服務較少,或只有付費秤重機可用),超重時現場會要求你取出行李重分或加收費用,容易手忙腳亂,影響通關效率和旅遊的心情。
Q.托運行李可以鎖起來嗎?鎖了會不會被打開檢查?
可以鎖,但建議使用 TSA 認證鎖,這種鎖是海關專用的標準鎖,各國安檢單位都有配對鑰匙可打開,如果你的行李被抽查,就不會因為上鎖而被強行剪開。
如果沒有 TSA 鎖,小編建議不要硬鎖,可以改用可拆式的行李綁帶,既方便辨識,又不容易被破壞。
📌 小提醒: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等地的機場抽查率比較高,為了保險,TSA 鎖幾乎是出國打包的基本配備!
Q:可以帶食物出國嗎?餅乾或泡麵會被沒收嗎?
原則上像餅乾、泡麵、糖果這類乾糧都是可以帶的,只要不是液體、肉製品(含)或新鮮蔬果,大多國家都不會限制,但要注意,有些國家對食物的規定超級嚴格,像紐西蘭、澳洲,就連泡麵、糖果都要申報,沒寫清楚可能還會被罰款。
📌 小提醒:建議出發前先查好目的地的海關食品規範,如果能留下原包裝(最好有英文成分),被抽查時也比較容易說明清楚,安心過關。
Q. 需要另外準備托運行李牌嗎?
建議還是準備一個自己的行李吊牌!
雖然多數航空公司在櫃檯會幫你貼紙本行李條,但那種容易撕壞,也不一定有你的聯絡資訊。小編習慣自備一個耐用材質的行李吊牌,上面標好姓名、電話和住宿地址,萬一真的遇上行李延誤或寄錯地點,有寫資訊的吊牌,會讓航空公司更快聯絡到你,少一點焦慮、多一點保障。
📌 小提醒:行李牌建議中英文都寫上,手機號碼記得加國碼(台灣是 +886),地址可以寫你第一晚的住宿飯店,更保險!
不想出國當天還手忙腳亂?tripool 幫你搞定最後交通一哩路!
行李該怎麼裝、東西該放哪,我們沒辦法替你打包,但從家門口到機場的那段路,可以就交給 tripool 幫你處理。
tripool 旅步提供全台主要機場的包車與共乘接送,不用轉車、不用湊人,一人也能安心成行。
📍支援台灣各地出發
🕐 支援凌晨紅眼班機
📦 行李多也能接
tripool 已累積服務超過 40 萬名旅客,不只接送,更懂你出國前那份微焦慮的心情。
👉 現在就線上預約,保證出車、免等待,提早準備出發就靠這一步!